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丨报告:中国跨国公司服务“一带一路”有高招

本文共3939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划重点

❶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跨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带来了历史机遇,同时,沿线国家复杂的国情也使他们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较多风险。

   政治风险,被认为是中企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加强评估和监测十分必要。

融入“一带一路”是中国跨国企业在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情况千差万别,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差异巨大,中国跨国公司“走出去”也面临带来许多风险。日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中国跨国公司发展报告(2017)》为中国跨国公司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1

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报告称,审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安全风险,全面增强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将有效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边际效益,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

首先,“一带一路”区域既是地缘政治冲突的热点地带,也是全球主要政治力量角逐的焦点区域,因而政治风险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开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重要的限制因素。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蓝皮书显示,政治风险已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该报告分析了120起“走出去”失败案例,其中25%的案例失败是由政治原因所致。而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中,通过对全球192个主权国家进行国家风险评级(分为1~9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等级普遍分布在4~7级,区域风险较高,政治环境令人担忧。

面对这一境况,中国跨国公司首先应该做好政治风险的评估工作;同时,建立监控和预警系统,跟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形势变化,及时反馈,有效的监控系统能够使中国企业在政治风险到来之前采取措施,有效规避风险。此外,中国企业还可通过投保政治风险保险以及利用多边机构的担保服务对包括汇兑限制、战争、政治暴乱、政府违约等政治风险进行合理转移,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一带一路”政治环境。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缺乏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不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污染隐患,并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可能会影响到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同时为其竣工后的运营和维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鉴于此,报告认为中国企业应充分做好事前的环境调研,依靠多方资源,发挥政府和相关机构职能,完善环境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并加强保险机制对风险的防范。

再次,不同法律体系和社会背景使得沿线各国在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等方面法律法规差别较大,加之有些国家立法不够完备,法律条款经常修改,在执法力度上也常常对外国投资企业有所歧视,使得中国跨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中面临着严重的法律风险。

2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

报告称,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对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紧迫需求。共享科技成果和创新发展经验,将成为中国跨国公司获取领先技术,持续增强相关领域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将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8年5月2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自己办公室会见了马云。双方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创新技术的未来发展图景。据报道,会见持续了45分钟。图为,内塔尼亚胡的个人twitter。(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一方面,通过积极的技术对接与合作,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将显著提升,并有效带动区域整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以色列是全球知名的创新国度,但其国内市场窄小,缺乏将高新科技产业化、规模化、商业化的土壤,而中国目前对创新、科技及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十分大,亦有广阔的技术应用市场和资源。近年来,中国企业对以色列的技术投资十分活跃,2014年,百度、奇虎360等公司1.94亿美元共同投资以色列风投Carmel Ventures,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大数据、网络安全、金融科技等方向;2015年,腾讯和人人网等投资的以色列创投新贵Singulariteam,则主要关注物联网、机器人、金融科技、增强现实等;2016年至今,阿里巴巴投资的Twiggle、InfinityAR和Lumus,以及美的公司收购的Servotronix,亦分别涉及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增强现实及机器人领域。深圳光启集团同样于2016年宣布在以色列设立国际创新基金,重点投资当地在识别、机器智能、增强现实等领域的公司。中以创新合作的不断深入不仅为以色列企业拓展中国市场业务开辟了渠道,也带动了中国跨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从而形成新的商业机会。

另一方面,中国跨国企业应不断加强技术输出,在有效提升自身国际竞争水平的同时,填补国外技术空白,推动“一带一路”整体技术水平的跃升。如哈萨克斯坦由于经济实力较强,对中国技术需求远超资金需求,希望通过与中国企业以组建合资企业或联合开展技术研究的方式引进中国技术和资本;吉尔吉斯斯坦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对中国资金和技术同样需要;塔吉克斯坦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在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加工业、农业机械制造业等方面,土库曼斯坦在农业新品种引进、农业节水技术、太阳能技术等方面,都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有较强的需求和合作愿望。

3

提高金融保障能力

报告建议,要全面提升中国跨国公司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保障能力。以金融支持促进沿线国合作共赢已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对于我国的跨国企业来说,提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保障能力,将有利于其海外经营的有序开展,从而对于稳健、高效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进一步加快中国金融跨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中的布局。以当前金融机构海外布局的数量和服务能力而言,仍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融资需求。“为了有效破解我国企业海外的融资瓶颈,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进程也应进一步加快,从而为我国跨国企业架设起通往‘一带一路’的资金桥梁。”

第二,提升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水平。通过开展金融创新,中国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撬动民间资金、社会资本与国际资本的全面参与,从而在满足跨国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也将有效弥补“一带一路”建设巨大的资金缺口。如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无论是在金融创新速度,还是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以P2P网贷系统平台、众筹、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模式的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小企业融资带来更多便利。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已领先于世界,在“一带一路”政策引领下,将给众多金融创新停留在概念层次的沿线国家提供借鉴、复制的机会,从而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第三,加快建立金融机构与“走出去”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走出去”的国内企业提供差异化、专业化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通过与客户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满足“走出去”企业综合金融需求的同时,又能拓展自身的客户资源及发挥专业优势,形成双赢的局面。“一带一路”建设的蓬勃开展需要持续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4

提高本土化经营水平

报告称,中国跨国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营方式将是影响其海外战略是否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根据现有中国跨国企业在对外投资的经营经验,可以通过提高本土化水平降低经营风险从而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第一,尽量选择可靠的当地合作伙伴,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有的国家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易变,税务、司法、海关等执法机关随意性较大。当地可靠的合资方更熟悉本国情况,代表公司出面同政府有关部门交涉更有利于各类问题的顺利解决。

第二,遵守当地法律,聘请当地有经验的律师为法律顾问。中国企业应该在涉及自身重要利益的经营环节上,提前注意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权益。比如,就投资活动可能涉及的利润汇出、劳务许可、享受优惠政策等问题,应该在项目启动前,聘请当地有经验的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与当地合作伙伴明确协商,并争取写入投资协议。按照法律规定的正常程序办事,不轻信任何口头承诺或口头协议。

第三,处理好与当地员工和工会的关系中国企业投资与经营,应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尽量多聘用当地人员,妥善处理与当地员工和工会的关系,减少劳资纠纷。

第四,积极发展与当地政府和议会的关系。中国企业不仅要与当地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建立良好关系,还需要与议会、地方政府积极发展关系。

▲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成为最大单一股东。标准银行集团董事、东非区中国业务总监曹民介绍说,近年来标准银行集团与中资企业合作日益紧密,积极支持华侨华人和中资企业的体育健身及社会公益活动,已在东非多个国家赞助华侨华人的乒乓球、篮球等体育比赛。图为,肯尼亚第二届标准银行集团杯华侨华人篮球赛落下帷幕。(来源:新华非洲公众号)

第五,尊重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通过赞助、支持和参与当地社会活动,提升中国企业海外形象,促进与当地社会的融合。

5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是阻碍‘一带一路’建设深化的关键问题。”报告称,由于中国企业开展海外经营起步较晚,企业对在国际市场上的经营与运作普遍缺乏经验,由此导致并购项目失败以及经营损失等案例不在少数。同时,中国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等中介机构发展程度低,风险评估能力弱。而既通晓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等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优秀的外语表达能力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从而导致了中国跨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滞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

中国企业应针对自身特点及需求,积极与高校及职业教育机构联手,对口培养既掌握专业技术及管理知识又熟悉国际惯例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借助高效平台,大力推动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以满足“一带一路”快速发展的需求,减少“走出去”企业的对外交流障碍。

另一方面,中国跨国公司还要摆脱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困境。中国企业应制定更加开放、更加均衡的引才政策,拓宽对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渠道,形成高效快捷的引才模式。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编/张广琳  审校/王沥慷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